直击“吉林一号”卫星发射现场|“一箭41星”创中国航天发射新纪录!这是一次被万众期待的出发

2023-06-16 18:11:20     来源 : 北青网

6月15日11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1℃!


【资料图】

5000余名观礼嘉宾早早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猛烈的阳光下,大家一起期待着中国航天发射新纪录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人群在翘首以盼。

13时30分,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搭载着由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6A系列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9-26星等41颗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人群欢呼不止,“太震撼了!”“太壮观了!”“太美了!”随着壮丽的尾迹云划过天空,观礼嘉宾们激动得鼓起掌来!

这是一次被万众期待的出发。

“一箭41星!”吉林长光卫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从被质疑嘲讽到惊讶叹服

“发射的那一刻,我想哭,我真的从来没有这么骄傲过。”发射升空后,观礼嘉宾李女士激动地说。

观礼嘉宾赵先生讲,“见证了这样的历史时刻,真是太幸运了。为吉林点赞,为我们国家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点赞!”

此次发射的41颗卫星(包含36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遥感卫星)入轨后,将与在轨的72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至此,“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标志着“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成功实现“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

与现场观礼嘉宾一样激动的还有“吉林一号”卫星型号总师贺小军。在此次“一箭41星”中,他负责高分06A卫星入轨早期的卫星状态研判,对故障预案范畴内的问题,授权项目组成员进行处理,对故障预案范畴外的异常情况,进行故障预案现场制定与处置,确保30颗星入轨后顺利建立正常工作状态。

贺小军对中国吉林网记者说,百星飞天是公司2015年创业之初提出的发展蓝图,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历经了外界最初的质疑与嘲讽,到后来的惊讶与叹服,大家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也证明了这支创新的科技创业团队。

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同样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为何“一箭41星”今日能够实现?这背后又突破了哪些技术难关呢?

贺小军表示,“一箭41星”由吉林长光卫星公司独立完成所有卫星研制,在卫星批量化生产方面,进行了针对批产化的设计改进,显著提升了加工、装调、集成测试等过程的生产效率,使得30颗星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完成了AIT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在20公斤级卫星中实现亚米级高分辨,高分06A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采用了新一代高性能成像技术,有效提升了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大幅降低了相机包络、重量以及成本;

公司首次采用全自主研发的中心机系统,采用低功耗高可靠FPGA构建嵌入式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系统集成度,降低了综合电子分系统的包络、重量及成本;

全面采用批产化设计,从公差分配、装配流程、线缆拓扑等多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改善了载荷装配效率以及整星AIT效率,使得卫星批产能力显著提升;

采用方形主镜光学系统,相对传统圆形主镜,外切正方形主镜可有效利用四个顶角区域的额外反射面积,利用有限包络,进一步提升传函及信噪比。

发射成功后,吉林长光卫星科研部部长韦树波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也再次提到了技术突破。他说,以高分06星为代表的“吉林一号”实现了0.75米分辨率,18.9公里幅宽的标准,重量仅有20公斤量级。此次发射的这批卫星还将在轨试验电推进、激光通信、高密度综电系统等新技术。

实现每天35~37次重访

成功发射的背后,也有太多令贺小军难忘的瞬间。采访中,他也讲述了一件令他印象极为深刻的事。

“我们发现需要‘照顾’的卫星太多了,比值班的人多,比操作工位多、比测控站天线多。以前都是很多人很多资源围绕一颗或几颗星保障,这次必须采用一个人、一套设备保障多颗星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运管系统具备更强的自动化、智能化研判能力。”他说,他们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可以第一时间完成41颗星的关键状态研判,人工判读仅仅针对疑似异常情况开展,有效解决了保障资源挤兑的问题。

现在,41颗卫星入轨后,又将给“吉林一号”带来哪些收益呢?

贺小军表示,以现有在轨卫星测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35~37次重访,可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将构建一个多功能综合型的星座

对于未来, 贺小军表示,“吉林一号”光学遥感星座将进一步扩容,发射更多更好的卫星来服务全国人民和全球人民,同时,还将用遥感信息来服务国计民生。

“公司还将在其他的卫星领域进行发力,构建一个多功能综合型的星座,为国家和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说,未来也希望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给予商业航天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据了解,此次任务是“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第25次发射。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特派记者 越明

摄影 郑斌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